豆瓣评论

  • 青洛
    我们总在强调如何教育孩子,其实真正应该做的是教育父母。这本书深刻告诉我们父母不同的养育方式将影响孩子的一生!06-17
  • 猫小初
    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数据,来说明了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可能对孩子带来多么极端的负面影响,以此来让我们去觉知自己,觉知给我们造成制约的情绪来源。从而帮助我们形成独立的成年人模式,对人、事、物保持客观、冷静,专注于事件的本质,而不被父母“遗传”的情绪模式所牵制,成为下一个携带“遗传基因”的母体。07-30
  • 弓长小初
    没娃的我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知道要想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识别红灯并及时刹车,必须明白过去的经历对现在的影响。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无缺的童年,我们的都多多少少的受到环境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抱怨过去并不明智,了解过去,了解问题的成因,并解决问题才是聪明人的选择。11-03
  • 阿卓
    基因不能左右一个人的变化。更多的是,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爸妈能成全孩子,也能毁掉孩子,天才不一定幸福,恶魔不一定不幸。总而言之,养孩子是玄学。05-23
  • 以太
    这种书根本没必要写出来02-28
  • Ubuntutu
    虽然行文有些粗糙,但观点没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对认知行为疗法长期占据医疗资源却没有提供相应的疗效已经心急如焚。读完再说两句:作者不但是心理学者,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他所对抗的的是庞大的医药业资本和所有将亲子关系问题卸责给遗传基因的成年人。基因论和行为疗法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只有“认命说”才能让人从自由选择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不必面对过去的错误和未来犯错的可能性。需要警惕的是,不要把作者反对遗传决定论重提弗洛伊德片面理解为童年阴影决定论(虽然作者行文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作者用近乎传销的口吻劝说读者不要认命、相信改变的可能性,实际上是帮助读者重新赢得自主选择的权利(甚至是产生愿望的能力),并期待通过教育环境的改变而影响未来整个人类的面貌,实在用心良苦。10-11
  • 南瓜
    所有的生命都应该被尊重,被善待,他们不是父母的工具,也不是玩偶。09-04
  • 劈头士》睁木
    已购。反对基因决定论,认为孩子的性格等和后天家庭养育方式息息相关,特别是童年早期受到虐待的话,会给今后带来极大的患病风险。这里的虐待不仅仅身体上的虐待,还包括情绪上的、精神层面的,如作者所说,很少有父母能完全不虐待孩子。给现在的我不少警示~~07-22
  • 后浪
    我们生来并非和父母一样,但为何会日渐与他们相似?为什么我们在感受到父母的爱的同时,又常常隐隐地觉得委屈?《卫报》《泰晤士报》力荐的国民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向我们讲述,我们何以成为今天的自己。07-26
  • 魔云兽
    解释了一些个人发展谜团。10-10
  • 是二进制了w
    每次去西西弗书店都有新发现。粗粗看了一遍,很多长久的困惑在书中得到了解答。这是一本非常好、了解原生家庭以及了解自己的书:为什么我们会越来越像父母,为什么性格会代际相传(譬如一家四代母亲都抱怨自己的女儿不可理喻非常难养),出生顺序不一样对性格有什么影响……书的印刷也非常好,一本像英文书的中文书,纸质非常轻,捧在手里非常舒服。准备再细细看一遍原著。07-22
  • silasofami
    又是引导读者对自身情绪进行过度解读,这样看来没有人是心理健康的,因为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一个人性格形成是多方面的,原生家庭只是其中一个成因,没必要把性格或精神方面的所有所谓的“不健康”都归责于原生家庭。普通吃瓜群众对心理问题的成因探究过深容易矫枉过正,自怨自艾。12-25
  • 大-燕-威-王
    “基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历来是争议点。这些年,支持后者的图书卖得比前者好,原因也很明显——毕竟大家还是更愿意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本书虽然没有在遗传学观点上说服我,但我依旧觉得一些具体的育儿理论值得父母们借鉴。比如书中提到的“爱的炸弹”方法:父母可以划定时段,让孩子自己决定父母陪伴的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表达爱意,让孩子获得对生活的掌控力,从而增强自信和安全感,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本书对于不良养育方法在代际间的习得性传递,也是较有说服力的。改变这种传递,需要孩子父母自身有自觉地去分析同上一代之间的相处模式,同咨询师建立良好关系去替代这种错误模式,继而主动改善行为,去切断不良养育法的根源。这个路径是对的,中国年轻父母们也可以借鉴。但重在“自知”。没有自知,方法再好也没有用。08-03
  • 手可摘星辰(=^・^
    这本书充分解释并体现了“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蝴蝶效应,亲密恐怖主义……”专业术语。父母的三种行为机制:1、言传2、身教3、身份认同。作者反对了基因绝对论,认为孩子的性格等和后天家庭养育方式息息相关。很多看似是先天遗传的特点,其实都是在家庭环境中后天影响造成的,家庭成员间往往具有相同的特点。家庭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一个人的宿命,在不知情况下,我们也会将这传承给自己的下一代。这本书让我们更加的了解了后天培养对一个人的巨大改变与影响。作者采用了很多的例子,都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主题。对此做出了深入的讨论,所以我们无法改变自己曾经在原生家庭所受过的伤害,但是我们可以以全新的教育方式去面对。万事皆有源头,解决办法需直击要害。所以有时不要抱怨孩子坏习惯或坏脾气,因为大多数可能都是你“教”给他的。07-27
  • 火残翼
    《天生非此》这本书告诉我们:性格特征代际传播的主要原因并非遗传,而是父母的养育模式。也就是说,孩子的脾气“随”谁,并不是由基因决定的,而是父母养育模式的结果。父母一定要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身教永远比言传的影响更大。07-17
  • 七徽
    问:“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答:“您复印过文件吗?如果复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复印件还是改原件?”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这段生动有趣的对话,道出了“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这本书告诉我们天生非此,每个人都可以承接原生家庭好的影响,避免不好的影响,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生命。只要个体愿意改变。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