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夏季群岛
    不是一个好读的故事,因为不是讲人类如何赢得对艾滋病的战争,而是讲国家与社会的偏见如何阻遏了艾滋病被更好地诊断与治疗。另外阅读体验也不算很好,因为采用了时间编排的结构,导致内容非常碎块化,过多的人物走马观花似的出场,不看人物表很难记得住。看完的感受是在80年代初的美国对抗艾滋确实艰难,联邦政府与纽约地方当局不作为,同性恋群体本身是割裂的,其中不少人甚至反对限制无节制性行为,将政府干预视为暴行。以旧金山为中心的同性恋活动家、医生与地方官员群体才是初期对抗疾病的中坚力量,而他们要面对的挑战实在太严峻。01-20
  • 惟伤
    站在最前线的永远是少数人,比如医护人员和科学家。人类自私冷漠残忍懦弱,但同时又有勇气悲悯救赎,那些少数人使得这一医疗危机没有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12-01
  • Narcissus
    节奏太慢了,有点需要耐心。想到了《每分钟120击》01-14
  • DaYaYa读读书吧
    正如很多读者所说,这不是一个好读的故事。它不像《血疫》,满篇故事血淋淋,毫不遮掩地描述埃博拉的凶残。《世纪的哭泣》信息量大,叙事线相互交错,平民、医疗研究者、政府以及患者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让人读到病毒侵袭的可怕、政府不作为不重视的敷衍作为、医疗研究者们苦苦追寻真相却得不到支持和认同,以及恐同者们的遮掩无视。读的时候一定要控制情绪,否则会被那些明知身染艾滋却依然猎艳故意传染给别人的报复者们,那些明知有极大传染风险却依旧坚持开放乱交场所只为赚钱的浴场老板们,那些看到身边人相继染病倒下死去却还为了sex自由闹事的同性恋人群,那些只为了利益和权利互相扯皮敷衍了事的大学机构和政府机关们,气到吐血。他们都是这场世纪的哭泣的始作俑者。有时候,病毒只是一个引火索,而真正放火引发灾难的,是人。02-12
  • 喵叔
    “美国这个拥有应对疫情的知识、资源和机构的国家,已然失败了,败给了无知、恐惧、偏见和排斥。”透过全方位的视角来看,艾滋病在美国平稳发育,站稳脚跟的十年。政府的不承认、不作为,媒体的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官僚间的勾心斗角、争名逐利,再到民间的各种极端行为:滥交、吸毒、暴动……他们似乎只对“健康地活下去”不感兴趣。一路看下来,真的生气。艾滋病完全不是一个健康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于是血库也不管血源是否干净,同性恋浴场也不在乎里面的人的行为是否安全,加罗还能死皮赖脸地占有别人的研究成果。而艾滋病,狠狠地在美国人脸上抽了一巴掌。讽刺的是,不管人类经受了多少教训,永远都不会长记性。在位者尸位素餐,狗腿子忙着掩盖事实,剩下一群高风险人群茫茫无措。上一次在美国,这一次在这里,下一次,又会发生在哪呢?02-17
  • 金风细雨
    历史不会重演,只会一次次押韵。02-17
  • olive@回归物理
    近期看的瘟疫有关的书里最好的一本,纪实的力量大于反思,阐释。作者把所有关键问题,临床的,流行病的,科学的,社会的,政治的,个人境况的问题,梳理地十分清楚,虽然有些事无巨细,每一个记者都想写这么一本书吧,也给当下流行病哪些面向至关重要提供了启示。这段时间关注肺炎的同时,断断续续地读,有助于从目前令人窒息的现实中恢复,虽然书里的内容同样令人窒息愤怒,至少心里明白这是过去的事了。这种力量很大程度上是按时间线的写作方式带来的。书中一个人物的作用完全是提供反思性的视角,同性恋色情在当时的产业化、奇观化、去人性化。之前对同性恋性解放运动完全缺乏了解,甚至因福柯的死把奇观化的性行为浪漫化为越界体验。作者自己对艾滋语的反思也值得一读。02-19
  • Sound_Fury
    兰迪·希尔茨呕心沥血,从艾滋病刚在美国被发现开始,论及同性恋、血友病、新生儿、瘾君子、妓女等病患的生命现实,同性恋的政治盲目和政治渴望,医生孤立无援,媒体漠不关心,政府拒绝拨款,卫生机构互相推诿勾心斗角,科学家抛弃学术道德拥抱民族主义、声名和政治利益。大量的片段和细节拼出了完整的社会现实,这是美国人生存的真实世界。生命是因为什么而消逝的,永远都不该忘记。12-03
  • AMBER
    不读这些书,不知道他们是这样生活的。。12-31
  • Eva
    书里面更多的是展现了艾滋病病毒研究人员的不屈的努力,还有里根政府的不作为、媒体的不重视不关注、血库不肯放下经济利益和科学家们的政治化争夺名誉,更重要的是同性恋群体的不理解和激进(他们不相信关闭浴场和劝说减少滥交性行为是为他们的健康着想,反而觉得规劝他们的人是“x爱fa西斯”)。艾滋病的潜伏期平均达5.5年,最长可达14年。从刚开始发现卡波西肉瘤和肺囊虫肺炎到最后得到政府的“真正重视”,花了四年多快五年的时间。若非是里根总统的好友演员哈德森患艾滋病,可能还是老样子,是个被忽视的大问题……多讽刺。读到后面越来越生气,也叹息唐纳德·弗朗西斯做了那么多却在后来艾滋病工作的核心人员都不认识他都忽视他漠视他……12-09
  • 看的过程中焦灼无比,气死个人,这完全是人祸啊!将政治斗争凌驾于公众生命健康之上。像埃博拉、艾滋病、SARS、新冠肺炎等病毒来人间造作一番,搅得天翻地覆,揭露出现实中的各种秘而不宣的问题。希望以后有本书能详实的写出此次新冠肺炎的各种龌龊之谋和勇敢之行,不过涉及到这样的政治问题估计也出版不了。02-07
  • 沉睡的青春
    信息量很大,细节很多,有几条叙事线:疫情与性解放以及同性恋运动的关系;科学研究的进程以及科学界的竞争;政客及异性恋群体的态度产生的影响;商业利益与人道主义的博弈。总会把艾滋病和埃博拉放在一起对比,从病毒学的角度来看很有意思。译文纪实还有一本《血疫》是写埃博拉病毒的,这两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和我对这两种病毒的印象完全一致。埃博拉短时间内爆发性特别强,来势汹汹,能造成大面积恐慌,仿佛世界末日,但快速杀死宿主的本领却限制了它们的扩张;艾滋病则是悄无声息地传播扩散,像鬼影一样,但是影响面特别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更“智慧”的病毒。01-31
  • 鹿鸣之什
    《时代周刊》“百大非虚构经典”,这部经典的艾滋题材作品,终于来了!01-07
  • sunni
    人们只接收他们愿意接受的信息,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故事,只同意他们已经同意的观点,只关心他们想关心的人。我们就是这么一群自私的利己主义者。当灾难降临的时候,人类惊讶于同类的自私,冷漠,短视,贪婪。于是乎爆发愤怒,互相指责,充满怨恨。对不起,几万年来,人类一直是这样,幸存下来的人依然故我,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等待下一次灾难的到来。02-07
  • 懒洋洋的发型
    这本书有50万字啊,我准备放弃了,原因如下:1. 首先肯定一下前面1/3是好看的,让我们了解同性恋人在争取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方面的努力,以及大浴场,性爱自由等目瞪口呆的场面;2. 整本书从1979年开始纪述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期间医生怎么应对,科学家怎么研究,媒体怎么消息,政府怎么闪避。太流水账了,人物也多,基本上一团浆糊;3. 中间的线路就是,医院以及同性恋民间组织没钱,民间集资困难,政府不给,死人,再去要钱,不给,再死人无限循环,本来想等到看会不会给出艾滋来源的,看其他朋友的书评 好像没有呢。总之,太长,太像流水账,中间的过程可以大量缩减。01-16
  • 陈小憨˙Ꙫ˙
    在疫情初期,联邦政府将艾滋病视为预算问题,地方公共卫生部门的官员则视其为政治问题;同性恋团体的领袖认为艾滋病是公共关系问题,而新闻媒体认为它是一个其他任何人都不感兴趣的同性恋问题。其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真正去挑战艾滋病这个深重的医疗危机。因为里根政府无视来自政府机构的科学家的呼吁,没有为艾滋病研究划拨足够的经费,直到艾滋病蔓延全国才采取措施。因为科学家认为研究因同性恋造成的疾病并无建树可言,所以没有在疫情初期予以适当的关注。因为同性恋团体的领袖拿艾滋病当政治筹码,将政治教条置于救助人命之上。因为大众传媒不愿报道同性恋的事,对涉及同性性行为的报道尤其谨小慎微。报纸与电视尽力避免讨论艾滋病,直到死亡人数高到无法忽视,且患者也不再只是社会边缘人物。12-31
  • 上海译文社科
    上个世纪80年代,艾滋病在美国是如何爆发的?为什么在这场灾难中,时间就是生命?人类以生命为代价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唯有被讲述出来,才不会在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重演。07-16
  • 闻夕felicity
    不管姓社还是姓资,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一线医生和发病者先发现有问题,然后cdc和国家研究机构不给人力不给钱,一线苦哈哈地实干,结果大佬们为了发论文互踩,然后民族主义互掐,然后再加上政客互相推诿,热心团体内讧,然后进一步扩大,血库甩锅不作为……一团乱就这么乱了四年,四年里人就这么一批批地死掉,艾滋扩散到全球。书里细节特别特别充分,也只有耐着性子看,才能从字里行间看出真理——①正确的事情不会因为是正确就自动发生,需要流血牺牲;②这个年代,任何公共卫生的事情都首先是政治的事情;③最黑暗的时候也总会有人性的光一小点一小点地闪动。01-31
  • 那希索斯
    “艾滋病研究已经变得和政治一样肮脏,科学所具有的全部乐趣和刺激已经荡然无存。”“当我问及他们为什么愿意接收采访时,大部分人希望他们留下的某段话能有助于减少其他人的痛苦。我从未见过世间还有比这更高贵的懿行。”“在写作本书期间,他接受了艾滋病检测,并要求医生在他写完之前不要告诉他结果,以免影响他的客观判断。在把稿件交给出版商的当天,他被告知艾滋病病毒阳性,在服用抗艾滋病药物AZT几年后,1994年死于艾滋病并发症。”——书和作者都是发光的。01-21
  • 写得太冗长了,总的来说就是1981年艾滋病在美国旧金山出现以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政府没有拨款给到足够的研究经费,因为认为这是男同性恋的病,是非典型非主流美国人,直到1985年有异性恋感染的情况危急到美国白人男性后才引起重视,而这时美国艾滋病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万。80年代美国的艾滋病泛滥和70年代湾区的性解放,公共浴室性行为有直接的关系。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