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书蠹鱼
    “在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有文字发表之前,我们早就开始通过白日梦的形式讲故事了。而将故事写出来还需要单调乏味的劳役,难怪敏捷的无意识会对此畏缩不前。”——《成为作家》02-06
  • 黛疏
    “赤裸的大地在不安中睡去,好像一条被子滑落身下的母亲”。最喜欢第八章讲《城堡》,书里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梦作为私人的事情,却越来越澄明(有光亮之意,与梦之黑暗相反),对于K而言,折磨是始终无法“过夜”,大雪的寒冷逼促他找到落脚点,大雪的安静召唤他入睡,可无论是在旅店大厅地板,还是白天需要腾地的教室,K始终被至于公共背景之下。入睡在此处便是一种生命和爱欲的渴望,能庇佑爱情的安宁之地始终难以获得。巴谢既看到了K的悲剧;看到了权力对睡眠的控制,重负的村长在床上翻滚,也看到了城堡中人的无眠,疲倦前行。08-09
  • Alain
    汉语的“醒来”和“睡去”好像就在提示我们睡眠是一种从此岸通往彼岸的方法,这个彼岸不同于“死去”后才能抵达(换言之永远无法抵达)的虚幻的承诺,它是可暂时抵达的真实(但不能定居),正如文学虚构那超越现时与现世的真实,或许也是布朗肖命名为孤独的文学空间的样貌之一,在这里为弃绝、退场、无我留出一个身位,永远停留在眠之国度的希冀就如同一个作家要写出“那本书”,不仅充满诱惑,也绝不可能。05-07
  • 诺尔曼链虫
    喜欢卡夫卡那篇,《城堡》给我的感觉是梦中的极度困倦,今天又梦到一边开车一边睡觉。05-04
  • Aaron
    从这样的文章之中,我们看到了文学评论所展现出来的各种视角,而入眠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视角。那么在其他作家的其他作品之中呢?他们关于入眠又有着哪些深层次的内涵讨论呢?就从这一本书,从文学评论家的视角走入文学著作关于入眠真相的讨论吧。11-20
  • Kaspar Hauser
    每晚睡前读一点,书页翻动间,睡意潜入身体,直至一个激灵从半梦半醒间挣脱,合上书,关好灯,整个过程都是在“ski into sleep”。昏沉的阅读印迹:《城堡》中的睡眠根基与K的睡之欲;“我想有个物质标记,来证明那些给予我慰藉的形象真实出现过,于是在墙上写下:‘昨晚,你来看过我’。”05-10
  • 喜喜
    主题蛮有趣的,至于内容,深度欠缺。像是把波德莱尔,兰波,奈瓦尔等人作品中与睡眠相关的内容简单罗列了出来,区区几页纸的分析远不足以将任一诗人的思想穷尽,所以每一章节读完后觉得很空洞,像是做了个花里胡哨的梦。不过句子非常诗意,当成随笔阅读还是不错的。01-19
  • 逄白
    译者的翻译使文章读起来晦涩不自然,印象深刻的居然是序言部分和后面引用的雅各泰的诗01-04
  • 雪磨坊
    看这些标题啊,《卡夫卡与爱迪生:眠之雪》。我们都是滑雪的人。/眠与梦,首先是什么构成梦、保护梦的边界。/“上帝心生悔恨,创造了睡眠”,波德莱尔。/夜是飘落在不眠人上方的雨,黑色的粉末激起沁人的中国墨香,兰波。/《城堡》有着民间童话的外壳,辩才发自睡意边缘,被雪覆盖。读之若从一张床踉跄行至另一张床。/睡眠是一道薄膜,入睡者随时接收反应。亨利·米肖:我做梦时会说行话,所有夜间做梦人的行话。诗人想要与梦合作。01-15
  • 苏野
    太贴近于文本、被文本淹没和同化的批评。02-28
  • 干燥的白季节
    此书被错放在图书馆的“医学”区(仿佛某类治疗失眠的医学读物)02-15
  • 子叛
    找了几乎所有引文出处,苑宁老师翻译优胜02-01
  • C-Lovers
    入睡是一种身体反应,人必须有力气产生这种反应才能睡着。入睡就是在和失眠打交道。大路上发动机与轮胎的噪音越发嘈杂,但最吵的却是大脑内部发动机的哄鸣。要想真正睡着,我们需要吸收夜的黑暗来使意识逐渐暗淡,需要汲取夜的宁静来安抚身心,需要将自己融化在呼吸的节奏以及温热的气息中,把思维放空,任身体的热气逐渐包裹一切,改变触感模式破除人体边界,将世界之身化入自我之身。等到朝日初升,已是次日,睡与不睡,都是背叛。入睡和醒来,同样让人疲惫不堪。03-11
  • Sisyphusurper
    卡夫卡那篇不错。2022.4.4万圣04-04